法规制度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法规制度 > 学校审计制度 > 正文

《华侨大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华大委〔2021〕152号)

发布时间:2021-12-17 14:48:38    浏览次数:[]     来源:审计处



 

华侨大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完善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强对学校管理的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教育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两个确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学校“侨校+名校”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责任,客观评价,揭示问题,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落实学校工作要求,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是指由学校管理的党政职能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直属单位和投资企业的领导干部,以及学校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安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其他领导干部。

第五条 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应当依规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也可以在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

第六条 审计处依规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干涉,不得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对有意设置障碍、推诿拖延的,应当进行批评和通报;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严肃问责追责。

第七条 审计处和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


第二章 组织协调

第八条 学校党委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负责研究拟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文件,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

第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根据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推进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

第十条 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按照下列程序制定:

(一)组织人事部门商审计处提出领导干部年度审计建议名单

(二)审计处征求纪检监察办公室等有关单位意见后,纳入审计处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三)审计处将项目计划建议提交学校党委审议决定。

第十一条 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减或追加的,应当按照原制定程序,报学校党委批准后实施。

第十二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遇有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纪律审查、监察调查或者死亡等特殊情况,以及存在其他不宜继续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情形的,审计处会同纪检监察办公室、组织人事部门等有关单位提出意见,报学校党委批准后终止审计。


第三章 审计内容

第十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情况为重点,充分考虑领导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履职特点和审计资源等因素,依规依法确定审计内容。

第十四条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落实学校重大财经政策情况;

(二)本部门本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执行和效果情况;

(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

(四)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

(五)在经济活动中落实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

(六)以往审计发现问题及巡察发现经济问题的整改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内容。

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除审计上述内容外,还应包括: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和运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企业财务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风险管控情况,境外资产管理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第四章 审计实施

第十五条 审计处应当根据年度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组成审计组并实施审计。

第十六条 对同一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同步组织实施,分别认定责任。

第十七条 审计处应当按照规定,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以下统称所在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第十八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一般应召开由审计组主要成员、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安排审计工作有关事项。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派人参加。

审计组应当公示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纪律要求和反映问题渠道等内容。

第十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应当听取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

审计处应当听取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的意见,及时了解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情况。

第二十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报告;

(二)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议决定、请示、批示、目标责任书、经济合同、考核检查结果、业务档案、机构编制、规章制度、以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往巡察发现经济问题整改情况等资料;

(三)预算分配、财务收支、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等相关资料

(四)与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和必要的技术文档;

(五)审计所需其它资料。

第二十一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

第二十二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加强与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其他审计的统筹协调,科学配置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管理,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应充分运用巡察、纪检工作成果,建立健全信息和结果共享机制,提高监督整体效能。

第二十三条 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可以提请学校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并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信息。

第二十四条 审计组实施审计后,撰写审计报告并经审计处审核后,由审计处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征求意见。

审计报告一般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主要业绩、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责任认定、审计建议等内容。

第二十五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提出的书面意见,进一步研究和核对,对审计报告作出必要的修改,连同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审计处。

第二十六条 审计处对审计组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并报分管审计工作校领导审定后,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事实清楚、评价客观、责任明确、用词恰当、文字精炼、通俗易懂。

第二十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向学校党委汇报,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送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送纪检监察办公室等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有关主管部门。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送达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八条 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由审计处按照规定向学校汇报。应当由纪检监察办公室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处理的问题线索,由审计处依规依纪依法移送处理。

第二十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结束后,审计处视情况组织召开会议,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等有关人员反馈审计结果和相关情况。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派人参加。

第三十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对审计处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处申诉。审计处应当组成复查工作小组,并要求原审计组人员等回避,自收到申诉之日起9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报学校批准后作出复查决定。复查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五章 审计评价

第三十一条 审计处应当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在审计查证或者认定事实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依照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责任制考核目标等,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包括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中个人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

审计评价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对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不作评价。

第三十二条 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审计处应当按照权责一致原则,根据领导干部职责分工,综合考虑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性质、后果和领导干部实际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界定其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

第三十三条 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直接责任:

(一)直接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

(三)贯彻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全面不到位,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四)未完成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措施、目标责任书等规定的领导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事项,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五)未经民主决策程序或者民主决策时在多数人不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四条 领导干部对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领导责任:

(一)民主决策时,在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批准、组织实施重大经济事项,由于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二)违反部门、单位内部管理规定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三)参与相关决策和工作时,没有发表明确的反对意见,相关决策和工作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或者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四)疏于监管,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所管辖范围内本级或者下一级部门、单位违反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问题,造成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损失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公共利益损害等后果的;

(五)除直接责任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责任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 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以外的其他责任人员,审计处可以适当方式向有关部门、单位提供相关情况。

第三十六条 审计评价时,应当把领导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对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和错误,正确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经综合分析研判,可以免责或者从轻定责,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保护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六章 审计结果运用

第三十七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整改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第三十八条 审计处应当按照规定以适当方式通报或者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按照学校联席会议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审计结果,并以适当方式及时将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审计处。

第四十条 被审计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审计结果,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实施整改:

(一)单位现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审计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和组织审计整改工作,在党政领导班子通报审计结果和整改要求;

(二)根据审计报告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方案,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责任,逐一对账销号,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结果书面报告审计处;对整改结果报告中未完成整改的事项,提出后续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并按要求向审计处提交后续整改结果;

(三)根据审计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根源,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防范系统风险;

(四)将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纳入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的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工作由审计处承担。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1312月印发的《华侨大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华大审〔20132号)同时废止。